9年来专注
加拿大移民
![]() | Study Visa | ![]() | Working Visa | ![]() | Temporary Resident Visa | ![]() | Other Service | | |
学习签证 | 工作签证 | 短期访问签证 | 其他服务 | | |||||
| - 普通学习签证 - SDS学习直入计划 - 境内旅游签转学签 - 短期学习签证 - 转学通知移民局 | | - 毕业工签 - Co-op实习工签 - 桥梁开放工签 - 配偶工签 - 劳工市场影响评估(LMIA)封闭工签 -豁免LMIA封闭工签/省提名工签 -难民工签 | | - 旅游签证 - 个人访问签证(探亲或访友) - 居留延期签证/陪读签证 - 境内续小签 - 父母&祖父母超级签证 - 商务签证 - 境内身份恢复 - 永久居民旅行证件 | | - 团聚类拒签上诉 - 枫叶卡上诉 - 遣返令上诉 - 更换枫叶卡 - 更换签证文件 - 调档申请 | | |
|
![]() | Skilled Immigration | ![]() | Provincial Nominee | ![]() | Investor Programs | ![]() | Family Sponsorship | ![]() | Federal Pilot Immigration Program | ![]() | VIsa to Immigration |
加拿大技术类移民 | 各省移民项目 | 加拿大投资类移民 | 家庭团聚类移民 | 联邦试点移民项目 | 工签转移民 | ||||||
| - 联邦移民项目 - 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 FSW - 加拿大联邦技工移民 FST - 加拿大经验类移民 CEC ![]() | | - BC省移民 - 阿省移民 - 萨省移民 - 曼省移民 - 安省移民 - 魁省移民 - 海洋四省移民 | | - 联邦创业移民 - 联邦自雇移民 - BC省企业家移民 - 萨省企业家移民 - 魁省投资移民 | | - 夫妻/同居配偶团聚移民 - 子女团聚移民 - 父母&祖父母团聚移民 | | - 加拿大农业食品试点计划 - 加拿大护工试点计划 - 乡村及北方试点移民 - 香港移民特别通道 | | - 留学生转移民 - 全球人才计划 - ICT工签转移民 - 卡车司机转移民 ![]() |
|
我在中国出生,却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1984年我出生在中国东北,小时候的家乡在记忆中只有两点一线,从我家到学校。不知道是因为父母那时工作太忙,没经常带我出去玩,还是时间太久,不记得了。
1997年,记得小学6年级的某一天,妈妈突然告诉我以后不用去学校了,因为我们全家要搬到另外一座城市叫“新加坡”。当时不知道新加坡在哪里,觉得可能是中国的另外一个城市。人生中第一次坐了飞机,记忆比较深刻。
落地新加坡,住进了父母早已安排好的一间不太宽敞的公寓。做为一个孩子,当时对新加坡的印象是所有东西都很高级!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东北是个非常朴素且相对封闭的地方。而当时的我,一个10来岁的孩子,突然来到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那种冲击感可想而知。
在新加坡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虽然开始入读小学时,因为英语成绩太差被降了两级,但后来中学,理工学院再到大学,学业上一直很顺利。我的成长过程中,所有值得回忆,以及有意义的事都发生在那座城市。毕业后我曾在一间中小型企业做会计,一做就是5年!后来公司转型,也是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决定辞掉工作,休息一段时间。当时我从来没想过这辈子会离开新加坡,因为全家都已经拿了新加坡PR,生活安逸,这么多年也结交了非常多朋友。
无业在家的那段期间,想着给自己放个假,所以没有找新工作。那时2013年,一天妈妈与国内老同学聊天后给了我一张字条,问我还记不记得她同学的儿子小明,我的小学同学,说实话当时有点想不起来。之后妈妈说国内当时都在用一种聊天软件叫“微信”,让我下载了添加纸条上的账号。国内小学同学弄了一个微信群,正在寻找老同学们。
微信下载了,小学同学群也进了,谁想到小明后来也成了我老公,我孩子的爸爸。我们算是网恋开始的吧!自从加了微信,我们开始每天聊天,互相了解,小明是个特别给人安全感的人,可能一切都是注定的。这样长距离交往了几个月后我回国了!那次是我从去新加坡后第三次回国,虽然对国内的环境非常陌生,但我却选择留了下来,还闪婚了!
婚后我们想过回新加坡生活,因为有段时间我实在是特别想念我在新加坡的父母跟朋友们。但小明是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实在无法接受新加坡湿热的热带天气。而且新加坡对待外来人的政策并不像加拿大这么友善,综合我们家庭的情况来看,小明当时只能申请到短期的dependent pass。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促使我们没有回去新加坡生活是因为新加坡高昂的房价。由于小明在短时间内无法申请到新加坡PR,而根据政策两个PR才可以申请购买政府组屋,政府组屋是一类普通人都可以负担得起的房屋类型,因为可以获得政府补助。在新加坡,70%以上的人居住在政府组屋,只有30%的人居住在私人公寓或者私人房产。如果按照当时的情况,我跟小明如果回去新加坡,除了租房生活外,唯一的选择是购买私人公寓,按照当时的房价,一间很小的两室一厅要差不多100万新币,大大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
2014年底,我当时怀孕4个月,我跟小明共同做了人生中另外一个重大决定-去加拿大!做这决定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俩的一个共识,就是不想让孩子将来在国内上学,中国的孩子成长过程“太累了”,而且学习模式过于机械化,生活环境过于现实,物质,抹杀了很多孩子应该拥有的快乐。我知道有人会有反对观点,但对于我们这个小家庭来说,这就是促使我们移民加拿大的最核心因素。
经过朋友介绍以及无数个日日夜夜的research,最终我们选择了曼尼托巴省,温尼伯市。选择曼省的原因是因为曼省的移民政策非常稳定,而且当时我跟小明的积蓄有限,综合考虑后,我们带着未出生的宝宝持旅游签来到了加拿大!对温尼伯的第一印象是很北美的普通城市,虽然不像一线城市那么繁华,但生活上较便利,该有的东西都有,民风淳朴,友善,在路上遇见陌生人也会互相打招呼,有时还能聊上几句。虽然初到这个城市,却没有很难融入的感觉。
入境后没多久小明就入读了当地的语言课程,我们的移民计划是最终以我为主申请人办理移民,所以需要小明去上学并办理旅游签转学签。而我当时就每天在家养胎,小明放学回家都会带我去附近的公园散步,有时会跟一些人聊天才发觉加拿大的移民真的非常多,亚洲面孔就不用说了,原来很多西人也是移民,有的来自美国,有的来自英国,有的来自欧洲等等。
来加拿大后的第四个月,小小明在温尼伯出生了,由于在加拿大出生,国籍便是加拿大籍。当时小明的旅游签转学签申请还没有批复,我们持有旅游签证,所以小小明出生时没有享受到加拿大的免费医疗服务,费用是自费的。加拿大每个省或地区都有本地的医疗福利政策,现在在曼省的政策是只要一位家庭成员持有超过12个月时长的工作签证,全家即可享有免费医疗福利。 免费医疗政策也是促使很多人希望移民加拿大的原因之一,因为毕竟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这么好的福利。在国内,虽然也有医保,但毕竟不是100%报销,而且很多手术或治疗中使用的医疗用品以及药物也不在医保报销范畴内。每次看到朋友圈上各种因为筹医药费的救助筹款,心理都特别不是滋味,不知道一旦遇上不幸,这些巨额医药费要压垮多少个普通家庭。我跟小明也经常会跟身边或国内的朋友们聊到这个话题,我们一致认为加拿大人没有存钱的习惯,除了因为文化差异以外,更多的是因为政府为国人提供了各种福利,导致国人生活的没有危机感。
小明从旅游签转成了学生签证以后,我们在加拿大的生活就开始步入了正轨。因为不想太早把小小明送去Daycare,我们只好帮小小明的奶奶办了旅游签证过来暂时照顾孩子。移民最初的那段日子,小明拿学签,努力学习英语,我拿配偶工签,找了一份本地公司的工作,小小明还小,由奶奶帮忙每天照顾着,我们很感恩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
加拿大的高福利制度对于一个一直生活在亚洲的人来说,是会感到非常惊喜的! 在新加坡生活时,新加坡对本国人与外国人的待遇非常明显,如果是新加坡国籍,每年会根据年龄以及收入情况收到政府发的一些钱或优惠券,但是PR或是其它长期签证持有者就完全不会有。在加拿大就不同了,不论你是什么国籍,只要你生活在这个国家,并是一位符合纳税条件的居民,你是可以享受加拿大的大多数福利待遇的。例如这次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失业或无法去工作,政府启动了多项补助政策,让受影响的人可以安心待在家里,不必为贷款,交房租,吃喝以及生活花销而冒险去外面工作,失业人士每月可以领2000加币的政府补助,如果家里有老人或小孩,补助更会增加很多。
说到福利待遇,来加拿大后有一件事让我跟小明都记忆非常深刻,就是第一次报税。在我们固有思想中,报税的意义就是要交税,要给政府缴钱了。谁知道我们第一次报税,由于刚到加拿大时有一段时间家里是完全没有收入的,而且当时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在工作,再加上家里孩子有补助,我们第一次报税居然一分钱都没交,反而还收到了政府给的2800加币。虽然来加拿大前就对加拿大的高福利有些了解,但这次报税补助真的是让我们感到惊喜,而且当时我跟小明都还没有成为PR。
还有一个话题是我特别喜欢跟身边有孩子的人分享的,就是关于加拿大的牛奶金。所谓的牛奶金就是加拿大政府帮助生活在加拿大的父母们养育孩子的一项补贴,这项补贴会持续到孩子18岁。而且不止适用于加拿大公民以及PR,是针对所有持有合法身份带孩子生活在加拿大的父母们!如果孩子是在加拿大出生的,牛奶金是从孩子落地即刻生效,但如果孩子不是加拿大国籍,父母是持有学生签证或者工作签证的,此类家庭则需要在加拿大住满18个月后才能后领取牛奶金。
加拿大的好福利除了免费医疗,免费上学,牛奶金,政府对低收入家庭补助,消费税返还等等还有很多其它的。最最重要的是这些福利并不是要当你成为加拿大公民或PR以后才可以享有,而是只要你在加拿大学习或工作,在办理移民的过程中即可享有!
这也是为什么来到加拿大以后,我跟小明都非常肯定我们来对了地方,这个国家是我们共同想要生活下去的地方,也是我们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生活,成长的地方。
经过了曼省省提名以及之后的联邦审理,在2017年12月,我与小明的PR申请获批了。一切都非常顺利,而且我们很庆幸当时选择了曼省,因为这里的移民政策非常稳定,不像其它省份由于申请人数过多导致移民政策经常调整,有些人移民办到一半结果政策变了就不得不换省份重头再来过。我经常与身边朋友分享,如果预算不多,语言不太好而且年龄比较大的普通移民家庭申请者,我建议大家直接来曼省,省时,省力也很稳妥。当然如果预算特别多,而且能力非常好的申请者也可以直接通过联邦项目申请移民,或者去其它要求较高的省份申请省提名。
现在我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小小明也马上入读学前班了,我们也在两年前买了房,我们在温尼伯的房子是两层带地下室的独立屋,共有6间卧室,4个卫生间跟连体车库,还有一个300平方米左右的后院,售价仅要60万加币。来到加拿大,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看待事情的角度都有很大的变化,在这地广人稀且自由平等的环境里,虽然并没有大富大贵与大起大落,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正是我们最最想要的。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加入我们